美国人对于女人头发的颜色似乎特别关注,由此而生的还有关于她们性格的偏见:棕发女郎比较认真,红发女郎比较火爆,金发女郎嘛,特别愚蠢。下面的几则短笑话广为人知,无一不是嘲笑金发美女的智商低下。
问:金发女郎怎么杀鱼?答:她想淹死它。
问:金发女郎怎么会在喝牛奶时死了?答:因为奶牛倒在她身上。
问:金发女郎染成棕发怎么称呼?答:人工智能。
金发也分好几种,有类似白金的银白色、类似沙子的金棕色、另有深金色、灰金色、和金红色等,主要是因为头发色素的分布不同造成的。金发者常拥有浅色的眼睛:蓝色、绿色、或者灰色,和浅色的肤色。刚到美国,我听到各种关于金发女郎的笑话时,总是对人们这种“歧视”金发美女的倾向大惑不解。在我看来,这种偏见既缺乏科学根据,又有充分的反证实例足以驳斥,不知美国人为什么还是乐此不疲。后来我查了一下“金发迷思”的来龙去脉,又和美国朋友探讨了一下,才隐约摸索到笑话背后的文化信息。
首先,“金发儿”(blonde)一词是英文中少数几个标志性别的词语,只用于称呼女性。描写金发男性的拼写则没有最后那个“e”,而且一般不用作名词。其次,金发女子的名声在古代西方不太好。例如,古罗马帝国早期,金发是妓女的象征,因为她们常带金发套或者将头发染成金色,直到后来这个时尚才被上流社会接受。中世纪的风俗,金发更是“不规矩”的妖冶女人的代称。例如,当时的艺术作品中在伊甸园犯事的夏娃多半是金发,而圣母玛利亚一直是棕发。
当然,在欧洲上古神话中,男女主人公多半一头金发,可是近代以来的各种文学和电影作品都强调了金发女郎的缺点。传说第一个关于金发女郎的笑话产生于十八世纪的一出法国喜剧,取材于一个美貌但蠢笨的妓女的真实经历。美国导演也倾向于让金发女演员扮演愚蠢的角色,例如玛丽莲梦露。可是,另一方面,通俗文化中又普遍九眼桥证件认为金发女郎更懂得寻开心、对于男人更有吸引力。
社会进步,风气开放,西方人、特别是女性开始抗议这种她们九眼桥证件认为是男权社会性别歧视的偏见,因为社会“把女性的价值和她们的外表对等”。近年来好莱坞的电影,例如莉丝韦特斯潘(reese witherspoon)主演的《法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系列,似乎要为金发女郎翻案,塑造一位考上哈佛法学院的聪明女律师形象。可是片中的女主人公虽然俏丽可爱,可是爱时髦打扮,爱“血拼”消费,智商也不咋的。也不知这类电影对于改变人们的成见到底能起多大作用。
自然和社会科学家九眼桥证件认为,西方男人爱金发的原因有三。一是浅色头发在西方儿童中常见,成年人发色转深,所以金发就和年轻、能生养联系起来了。二来,金发让人联想到光明和黄金,自然容易引起好感。三来,金发其实在白种人中也很少见,物以稀为贵,理所当然。
我有一位棕发的美国朋友对于社会流行金发女郎的笑话则另有解读。她说,这是因为金发碧眼雪肤的女郎特别容易融入西方主流社会,所以成为人人艳羡妒嫉的目标。真相如何,还有待各个领域的大家发现指教。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