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引发的搞笑笑话故事
汉字博大精深,要掌握它,用好它,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下面就是几个因错别字闹出笑话的故事:
1.北宋时期,杭州有一个叫白文秀的人,他听说知府苏东坡常常和文人雅士吟诗作赋,也想凑凑热闹。
白文秀拾人牙慧,东拼西凑,写了一篇文章,高高兴兴地来到知府官邸,求见苏东坡。见到苏东坡,他递上了自己的文章,“拙作一篇,请老师指点。”苏东坡接过文章,一看标题“读《过泰论》”,大惑不解,但很快就明白是白字先生把“秦”写成了“泰”。于是笑着说:“当年泰朝发生灾害,大水淹了庄稼(‘秦’字下面的‘禾’变成了‘水’),难怪,难怪!”再看文章,文理不通,错字连篇,大倒胃口,但苏东坡不好说什么,一言不发地把文章还给了白文秀。白文秀心想,好歹要请他写几句,日后也好炫耀一番,于是央求说:“老师,当今天下识才者少,妒才者多,好文章如果没有名人推举,就好比废纸,请老师美言几句。”东坡一听,不觉又好气又好笑,鄙夷地看了他一眼,挥笔写了九个字:此文有高山滚石之妙!
白文秀见了,喜不自胜,连声感谢,可说出来的却是“劳骂,劳骂”,原来这位白字先生又“骂驾”不分了。
拿了苏东坡的批语,白文秀到处炫耀,可是别人看了,只是嘻嘻一笑,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白文秀好生奇怪,拉着人家硬问为什么。一个人被缠不过,说:“你知道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吗?”“什么意思啊?”“想想高山滚石是什么声音?”“高山滚石的声音……是扑通,扑通。”“对啦,苏大学士是在说你的文章‘不通不通’嘛!”白文秀羞得无地自容,满脸通红地离开了。
2、小明经常把伞写成命,有一次下雨,他没带伞,于是让同学捎了一张便条给他妈妈,小明是这么写的:妈妈,我没命,回不了家,请帮我把命送来。
3、有一个中学生很爱写错别字,有一次他去体会农村
生活,一个月之后,他写了一封信给爸爸妈妈:爸,妈,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好,我跟房东老大狼(娘)在一张床上睡,每天早上她都把我咬(叫)醒……他爸爸妈妈哭着跟别人说:“我的儿子天天跟狼睡在一起!快救救他!……”
4、爸爸,奶奶(妈妈)你们老俩口好吧: 家里的粮食狗(够)吃了吧?家里还有线(钱)没有?我的线(钱)化完了,我这里下雨,我没有命(伞),你们急(寄)线(钱)给我买命。完了。
5、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幼儿园开学了,老师让大家把自己名字写在纸上交上去,方便点名互相认识。刚一点名老师就一愣,喊道:“黄肚皮!”没人应,“黄肚皮!”还没人应,于是老师说:“算了,最后再说吧。”最后老师说:“还有谁没点到名?”一个小女孩怯怯地站起来,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我叫…黄月坡…”
6、有个识字不多的人,花钱买了个县官当。一次升堂审案,文书送上了原告、被告、证人的名单:原告郁工耒、被告齐卞丢、证人新釜。
开始审案了,县官想叫原告郁工耒上堂,却错喊成“都上来”。听到喊声,原告、被告、证人一齐走上堂来。县官生气了,说:“我叫原告上堂,你们怎么一起上来了?”文书知道是怎么回事,又不好说县官念了错字,忙说:“大人刚才叫都上来,他们自然要一起上来。县官明白是自己念错了字,但碍于面子,便改叫被告齐卞丢,却又错喊成“齐下去”。于是,原告、被告、证人一起走下堂去。县官又生气了,说:“我叫被告,怎么三个人都下去了?”文书见状,对县官耳语说:“大人,这被告的名字另有念法,他叫齐卞丢,不叫齐下去。”县官知道又出丑了,便想通过传唤证人来挽回点面子。可是一看证人的名字,县官傻眼了,愣了半天也没个主意,只好问文书:“你倒说说看,这证人的名字怎么念?”文书说:“他叫新釜。”县官听了,如释重负地说:“我就知道他的名字一定也另有念法,不然的话,这‘亲爹’我怎么叫得出来?”
7、斗放学回家,满脸的不高兴,赵云看见了,忙问:“发什么愁啊?是不是作业太多了,没关系,我帮你写就是了。” 阿斗急了:“还说呢!昨天就是你给我写的造句‘我吃了一顿饭’写成‘我吃了一吨饭’,同学们都笑我是个大饭桶!” 虽说是不怎么好笑的老段子 但就凑合着用吧
8、有一户潘姓人家,长辈过世。 家祭时,请来了一位乡音很重的老先生来当司仪。 讣闻是这么写的: 孝 男:潘根科 孝 媳:池氏 孝孙女:潘良慈 孝 孙:潘道时 但这位老先生老眼昏花又发音不标准。 当他照着讣闻唱名时,凡是字面上有三点水的或左边部首都漏掉没看到。 于是就给他念成这样子:「孝男,翻… 跟…斗…」 孝男一听,直觉得很奇怪,但又不敢问,于是就翻了一个跟斗。 接着又说:「孝媳,也…是…」 孝媳一听:「我也要翻啊?」于是孝媳也翻了一个跟斗。 再来:「孝孙女,翻两次。」 孝孙女一听,想想爸妈都翻了,我也翻吧!于是就翻了两个跟斗。 此时孝孙心想:「老爸、老妈都各翻一次,姐姐也翻两次, 那么我要翻几次?」心里想着想着就开始紧张了:「怎么办?」 只见老先生扯开喉咙,大声念出: 「孝孙…翻…到…死…」